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六十载风雨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南宁市第八中学发展历程

来源:

作者:nnd8zxxwfb1

发布时间: 2020-12-14 08:28:13

浏览次数:220

序言:
  南宁市第八中学创建于l958年,至今已度过了六十个不平凡的春秋。六十年栉风沐雨,六十年薪火相传,六十年岁月如歌,凭着一代又一代八中人“团结奋斗,不甘人后”的精神,南宁市第八中学走过了峥嵘岁月,走进了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回忆60年漫漫风雨路,她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艰难起步,因陋就简 (1958年~1960年)
  1958年7月,为了普及基础教育,中共南宁市委决定筹建南宁市第八中学,校址定在南宁市五里亭(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校址),学校性质为半工半读学校。同年秋季招收新生共300人,创建6个教学班,其中高中、初中各3个,教职工21人。
同年9月1日,第一届新生开学,因校舍尚未建成,全体师生在平田小学大榕树下举行了开学典礼。之后师生们投入到建校劳动中,直到1958年12月初,历经三个月建成教室6间,男、女生宿舍各1大间,教职工宿舍20小间等简易校舍,学校才正式开设文化课程。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何以皓、李乾祚等学校创始人的奔波筹建,和建校初期三百多名师生的齐心协力下,南宁市第八中学初现雏形。
    1959年,为扩大学校办学规模,中共南宁市委决定将南宁市第八中学由半工半读性质改为全日制中学,同年在明秀路 (今明秀西路26号)建设新校舍。

二、名校初成,辉煌年代 (1960年~1966年)
  1960年10月,明秀校区建成。学校规模为一幢教学楼、一栋宿舍楼、一座大礼堂和l0间平房办公室,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
  1960年11月18日,学校从五里亭旧址迁到明秀校区,此后每年的这一天成为校庆日。乔迁后的南宁市第八中学专注发展基础教育,把高中部拨给南宁市第一中学,同年开设6个初中班,招收新生270人。
    1961年7月,首届初中生毕业,中考成绩显著,获得市级中学第二名。此后三届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均在市级中学名列前茅,办学成绩令人瞩目。

三、蹉跎岁月,曲折之路 (1966年~1976年)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学校师生停课搞运动。
  1968年9月,“南宁市第八中学革命委员会”成立。
  1969年4月,师生响应党中央复课闹革命的号召,开始回校复课,学制由三年制改为二年制。
  进入七十年代,“文革”由狂热粗暴转向纵深推进,南宁市第八中学成为开展“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学工学农学军、结“一对红”、唱革命歌、打政治球等文革色彩极浓的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南宁八中开展教师思想革命化运动的调查报告——《两尺宽的讲台斗争激烈》登载在1970年1月的《人民日报》和《广西日报》,名噪一时的南宁市第八中学被推到风口浪尖。
  “文革”期间,学校开门办学,组织师生轮流到工厂、农村、农场、分校从事工农业劳动。在“文革”中,学校教学秩序和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也取得了一些发展:增建一座教学楼,恢复招收高中新生4个班,规模由l0个班增至38个班。

四、大地回春,跋涉壮大 (1977年~1997年)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教育迎来了春天,南宁市第八中学也踏上了新的征途。“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文化教育又重新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学校努力创建“严谨、细致、扎实、灵活”的教风,形成了“谦虚、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八五”期间,学校办学已形成了教学、精神文明建设、勤工俭学、警民共建、国防教育等五大特色,办学效益显著,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信赖。恢复高考后,南宁市第八中学历年高考上线及录取人数均居普通中学榜首,中考成绩在市普通中学居上游水平,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和建设人才。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学校创办了五金厂、装订厂等校办工厂,通过勤工俭学渠道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的经济运转获得了较好的保障。

五、世纪序曲,时代华章(1998年~2008)
  1998年以后几年,八中在教学上取得较好成绩,市一等奖、卓越奖等形成了“东西南北中,读书在八中”的良性循环。2000年,学校停止招收初中生,建成高级中学,高中规模为36个教学班。同年获南宁市高考评估一等奖,并获得创办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立项。2003年,获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一级学校。2004年,南宁市第八中学通过教育厅评估,成为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经过多年发展,八中师生形成了“只要太阳永恒,八中人的追求就永恒”的奋斗精神。
  2005年,南宁市第八中学已发展成一所规模较大的现代化高级中学,借助学校周边高校文化氛围辐射,益呈浓厚向好学风。占地面积21926.9平方米的校园,拥有崭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公寓楼、食堂,配备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微机室、语音教室等设施,多学科可实现多媒体教学;网络视频直播系统覆盖全校,实现全校视频同步直播;配备网上阅卷系统,大大提高教学科研效率;图书馆藏书量达126000册,充分满足师生阅读需求;数字化平安校园监控及报警系统延伸到学校各个角落,有效维护校园安全。
  2007年,学校召开五届二次、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确定了新时期学校“创八桂名校,成中华英才”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以“建设‘六大校园’,构建和谐教育”为办学思想,以“形象教育”为办学特色。在“诚信、高雅、兼容、臻善”校训的引领之下,全体教职工以“爱生、乐教、务实、创新”的教风带动学子形成“尊师、好学、博习、精思”的学风,师生共同营造“求真、向善、尚美、和谐”的校风。大会还表决通过《南宁市第八中学章程》。同年,新修订的《南宁市第八中学规章制度汇编》编印出版,标志着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六、锐意进取 再谋新篇(2008年~至今)
  2008年,学校隆重举办建校50周年庆典活动。同年,举行占地面积145亩的相思湖新校区开工奠基仪式。
  2009年初,因南宁市内河水系规划初步方案计划需在我校相思湖校区南面建设一条宽约50米的连通渠,占用我校20亩用地,新校区建设中断。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怀下,对建内河水系规划初步方案进行了修改,避免占用学校用地,相思湖新校区得以在2011年恢复建设。
  2012年,相思湖校区建设基本建成,迎来了首届高一新生888人。同年,又分别将高二、高三年级迁移到新校区,实现了高中部的整体搬迁。
新校区投入使用后,高中部连续三年扩大招生规模,每年级由12个班扩大到16个班,为保障师资力量,连续三年每年引进约50名教师,实现了规模发展的大跨越。2012年,广西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我校被确定为自治区级课改样本学校。
  2012年秋,我校明秀校区改为初中部,恢复中断了12年的初中办学,招收初一8个班400余名新生。至2014年秋,初中部三个年级共有24个教学班,将近1300名学生。
  2015年秋,新一届领导班子重塑“团结奋斗、不甘人后”的八中精神,勇于担当,发奋图强,团结带领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校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6年11月,南宁八中申报南宁市普通高中现代化示范学校获立项建设,同年初中部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国家级检查。学校以创建现代化示范校,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为契机,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加快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改造升级现有装备、设施、功能室等,为师生创造更好的教育学习环境,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完成了校标的设计制作和相思湖校区道路、楼宇、广场命名,确定了“团结奋斗,不甘人后”的校训;建立了多学科的校本课程体系;完善了制度上的各项条例;建设了校史馆、文化长廊、校园电视台、党建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将与时俱进地开展,以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2016年,学校高考一本上线人数首次实现“破百”目标,荣获久别的南宁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班工作成绩卓越奖。此后高考成绩节节高升,一本上线人数保持高位增长,2018年高考再创辉煌,一本上线210人,600分以上12人,学校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结语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在一届又一届学校领导班子的引领下,全校师生意气风发,群策群力,创新有为,正在为把学校办成一所校风优良、校园优美、质量优秀的广西名校而努力奋斗!六十年风雨砥砺,见证今日华彩篇章;一甲子岁月峥嵘,期待来日再创辉煌!展望未来,南宁市第八中学将实现跨越式发展!